网站首页 > 家电售后> 文章内容

白天商人晚上诗人 故乡给了他创作灵感(组图

※发布时间:2017-8-6 9:58: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人物简介 郑建伟,义乌市振荣饰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作协会员,义乌市作协理事。有诗文散见于《诗潮》、《时代文学》、《北方文学》等多种刊物,印有诗集《书香里的烟火》。 曾获“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征文“优秀”、获首届“广东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征文“二等”、浙江省义乌市首届“外来务工青年文学大赛”一等。 2011年7月21日作为“

  ——全人物故事寻访“遗失故乡的人,乡情凝结在每一片乡土之上/内秘的地宫,注定有些东西/只能深埋在心底悄然怀念……”

  6月8日,“第五届西凯海棠文学颁典礼”在永川举行。上文诗歌《遗失故乡的人》为郑建伟所创作,也是他的获作品。

  他在诗歌中细腻描写了对家乡的回忆,还有无法割舍的思乡情愫。提到创作初衷,郑建伟说,是故乡给了他思考和灵感。

  每到夜晚,郑建伟都会泡上一杯清茶,好情绪,静下心伏案在桌前进行文学创作。这种习惯,从未随着他的身份变化而有所改变。

  这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商人和诗人。在旁人看来,这两种角色似乎充满矛盾。和孔方兄打交道的手,能用来描绘“阳春白雪”吗?

  “白天要面对不同的人,晚上创作算是种放松。”郑建伟说,作为商人,每天不得不纠缠于分分厘厘的算计中,但他并没有感觉到诗歌跟生活的对立。

  在众多的文学题材中,诗歌是郑建伟最爱。多年前,刚到义乌发展时,郑建伟只是一名普通“打工仔”。那时,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他没有太多时间去写篇幅较长的文章,短小精悍的诗歌作品,便成了他抒发情感的方式。

  写诗歌对他来说就像是心情的梳理。身在激烈竞争的商海中,写作让他。“在诗歌海洋中傲游,仿佛才能寻回自己。”

  郑建伟是永川朱沱人。小学五年级,他写了篇作文《我们的村庄》,获得作文比赛二等,金2元。老师的鼓励给了他很大信心。自此以后,文学的种子便在他心里萌芽。

  高中毕业后,郑建伟成为一名家电销售员,每天工作8个小时。那时候,郑建伟最大的兴趣就是周末泡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在笔记本上“写写字”。

  “每个月工资350元,我要花一大半买书看。”郑建伟回忆,为此,他的父母甚至还过他不务正业。

  “那时候经常看咱们永川的《海棠》。”郑建伟说,区政协副钟代华创作的诗歌,就曾给他很深的。

  通过接触这些诗歌作品,他渐渐觉得,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种‘羚羊挂角’般的表达形式。“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1999年,郑建伟去外地打工。第一站是杭州,2003年又辗转去义乌。在远离故土,在外这些年,他干过多项工作,当过清洁工,也做过车间工人。

  2002年,郑建伟做了一个决定。他拿出打工积蓄,脱产参加当时的中国新闻学院专业学习。他明白,靠自己闭门造车很难攀登文学高峰。

  在这段时间,郑建伟深入学习了许多文字表达技巧,不断总结,收获良多。而因为脱产学习,没了经济来源,郑建伟只能靠着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文章赚取微薄稿费,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艰辛,却也无形中带给了郑建伟人生的,让他敢于不断地挑战和完善。“现在的公司是跟朋友在2007年初创办的, 目前渐渐步入正轨。”郑建伟说,是诗歌的力量帮助他在创业经济困境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梦想一前行。

  在郑建伟的诗歌中,乡情、亲情、打工生活的经历是他涉及最多的主题。他说,故乡对于每一位在外的打工者来说,是一个温暖又伤感的词汇。

  在故乡的童年生活经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故乡的山山水水,无不叫他心醉,远在异乡的游子,梦里也在思归……

  提及未来的梦想,郑建伟说,他打算将来回到老家朱沱,潜心写作,创作一篇反映故乡,刻画乡情的中篇小说,去记录家乡的美和时代的改变。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