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二手电器> 文章内容

元氏4年前取消:县城现清明上河图场景

※发布时间:2018-6-7 12:20: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现在的城市没有会怎样?4年前,省元氏县曾因为一起和的对抗,导致大队被撤销,一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的县城。

  “没有了!”元氏县城的小贩们顿时活跃起来,大街上一片繁荣,叫卖声此起彼伏,活像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然而,没有的状况仅持续了7个月,新组建的大队便挂牌了……

  “我都不知道我们县的这么有名!”7月24日下午,元氏县委宣传部一位女工作人员,看到记者一脸惊诧。

  两千多年来,元氏县从未改过名字,也并未因此出名。但2009年6月的一场因为乱收费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却将这个小县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随后,元氏县大队被撤销,让它一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的县城。

  “谁说我们没有!”7月22日下午,元氏县城汽车站,“黑车”司机老冯说,“还少啊?县城一,就是拆迁的,一个个人高马大,拆你房子挡都挡不住。”

  因为元氏县汽车站地处偏远,又没有直达县城的公交车。老冯和像他一样的“黑车”司机看准了这个生意。他开着一辆破得不成样子的“捷达”,往返于汽车站与县城之间,单程15元。钱不多,但他很享受这份工作。对于,老冯有种莫名其妙的厌恶,可他从未和发生过冲突。

  但老冯记得,发生在2009年6月初的那场冲突。司机黄星也清晰记得那天的一幕:几十个队员拿着手铐,向县城的“村村通”公交司机要钱,不给钱不许走,有人就为他戴上手铐。

  黄星今年40多岁,穿着一件原本是,但又洗得发白的衬衫。他开一辆由摩托车改装的小三轮车,车窗上写着大大的“出租”两个字。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省中南部。全县人口约40万左右,绝大多数在农村。为方便农村人口出行,自2005年起,该县文化宫广场上就设立了“村村通”线月以前,“村村通”停车费是每月30元,但到了2009年6月1日,该县队单方面提高停车费,要求每月90元,遭到了司机们的抵制。

  黄星回忆,当日下午2点多,县文化宫广场上突然来了十多辆面包车,将“村村通”车辆围堵在一起,不给钱就不许发车。一下子,乘客的抱怨、司机与的争执在一起,有人骂娘,有人骂,有人骂司机软弱。“后来,有人起哄,说打吧,就有人用手里的物件猛砸客车。”黄星说,“自他记事以来,元氏县从来没发生过这么大的事。”

  此风波经报道后,纪委成立调查组,调查该县收费是否等。调查组人员发现,元氏县队是1998年设置的临时机构,虽然队大队长民编制上是县,但其余人均不具备执法资格。因此,收取停车费完全属于违法违规。

  后来,纪委责令该县撤销,大队长民被撤去行政职务。元氏县,成了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的县城。

  “没有了!”小贩们顿时活跃起来,大街上一片繁荣,贩夫们来了,叫卖声此起彼伏,活像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元氏县槐阳镇商贩、50多岁的胡志珍(化名)在县城人民上摆摊有10年了。“什么时兴卖什么!”她的水果摊较大,由于常年在这里卖东西,有了些熟络的主顾,所以生意也比别人好些。

  7月24日上午10时,胡志珍就已经占据了有利,摆了一个长达5米多的摊子。同时,附近一个小商贩牛文礼从农用三轮车上将一个个装着白菜、豆角、黄瓜、辣椒的塑料筐搬下,沿着街道足足摆了近2米长。

  而就在牛文礼忙得不可开交时,位于槐阳大街与兴华十字口马对面的菜摊已悄悄地摆上了,附近的自行车修理铺也支了起来。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来“凑热闹”,摆上一盘象棋,杀得天昏地暗。而他们下棋的地方,便是以前的大队办公地址。同样“热闹”的还有该县明珠服装商场门口,那里是元氏县的商业中心。

  中午11时还不到,县城鑫丰商厦门前的广场上,十几辆小商贩的三轮车一字摆开,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有卖冰糖葫芦的、炸鸡柳的、烤肠的,还有卖陕西凉皮、蒙古奶茶、白吉馍夹肉、煎饼和烤红薯的,俨然一个“中华小吃大全”。

  7月24日,本报记者在元氏县走访发现,自2009年元氏县队被撤销后,元氏县的步行一条街,慢慢地成了县城“批发一条街”。为了吸引顾客,很多老店铺将商品摆到了店门口,道两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小商品琳琅满目。

  一辆辆农用机动三轮车横在马中间,小商贩们干脆将车厢四周的挡板放下,直接在车上支起了摊位。一条由农用机动三轮车组成的小商品摊位连成了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将一分为二,过往的人群不得不在间隙中找到空间。

  据当地小商贩说,以前这里管得严,但后来被撤销后,慢慢地就成了这个局面。虽然后来又有了,但那里已成气候,小贩们的习惯也很难改变,来了也没办法。

  距离元氏县被撤销大约7个月后,当地有人发现,原本位于槐阳大街的大队招牌被摘下,而在县城北边一条荒凉的街道上的一间民居里,悄悄挂起。元氏县委宣传部一位李姓负责人,现在的大队隶属于“元氏县住建局”,是一个附属办公室的编制。在记者的采访中,没有人可以回答当时为什么要再组建这支队伍,但这支新队的职能弱化却是现实。

  7月23和24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元氏县数十个商贩发现。这些商贩分为两类:一类是认可的小商贩;另一类是没有手续,只能偷偷摸摸摆摊的小贩。所谓的认可,即的小商贩,根据摊位大小,每月给缴纳60元~400元不等的管理费,收费标准没有成文,根据目测的生意好坏来判断。对于小商贩而言,用并不算太高的费用来代替被追撵的恐慌,是一笔还算划算的买卖。

  “交钱后,哪怕有一些轻微的占道经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那些没有手续的商贩,又是另一种情况了。”一个商贩说。

  来自陕西汉中的黄先生,在元氏县摆摊卖凉皮已有5年多历史。他原本在该县人民临街卖凉皮,可不允许,他不得不摆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子里,虽然他在原地放了一个大大的红色标,但依然无法顾客的减少。

  但好在,现在的元氏县很少会执法,一般是口头教育,甚至很少摊贩的三轮车。该县一位退休老干部告诉记者,这与以前的不同,以前(被撤销前)的局,在县城里飞扬跋扈,经常小贩,意见较大。

  记者走访中发现,现在的元氏县县城,有和没有的县城面貌,其本质差异并不大,除了一些关键的疏通外,其余地方占道摆摊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我们都存在11年了,怎么还是临时机构?”元氏县大队原队长民说。在元氏县大队被撤销命令下达之后,他不服,更加不理解。

  在他看来,队收停车费的事情县早就知道,也是默许的。民算了一笔账:“当时,大队共有46人,除了我是编制,其他均为临时工。几十个队员要发工资,办公场地租的居民楼,再加上日常开支,每个月需要几万元,可县财政每个月才给2000元经费,怎么活?”

  《新京报》记者黄玉浩是2009年前去元氏县采访被撤销事件的记者之一。据他回忆,当时元氏县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表彰的状,还有县领导与先进个人的合影照。虽然民的个人工资不过每月700元左右,但他开着一辆价值20万元的小车,在这个小县城里显得很阔绰。

  时至今日,元氏早已不是原班人马。甚至记者采访时,一些年轻根本不知道2009年发生的事情。元氏县大队办公室主任胡东博介绍,目前主要领导和大部分队员的精力都放在了市容绿化用地的拆迁上。

  胡东博认为,城市不论大小,都不可或缺,没有对大多数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对于目前队员的编制,胡东博明确表示不是公务员,只能算事业单位。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队员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临时工”。

  记者了解到,元氏县一名普通大概为每月1800元,而队员的工资不到1300元,对编制的向往,是元氏县很多队员的梦想。

  胡东博说,执法没有依据,法律上没有什么是该管的,什么事不该插手,这是一个普通县城大队的尴尬。“如果县能出台一个条例,什么地方可以摆摊,什么地方不能摆就好了。”

  前些天,胡东博去市局开了一个交流大会,一个新的是建设数字型,即像一样在主要口安装摄像头,然后依法处罚,用于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