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器行业> 文章内容

日本车企再曝造假丑闻 “日本制造”还可靠吗

※发布时间:2018-11-27 16:50: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日本国土交通省近日发布消息称,马自达、铃木和雅马哈发动机3家日本公司在对新车燃效等方面的测试中被发现存在不当检查。

  浙江在线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日本国土交通省近日发布消息称,马自达、铃木和雅马哈发动机3家日本公司在对新车燃效等方面的测试中被发现存在不当检查。这3家公司先后召开记者会,承认在整车尾气和燃效测定试验中存在测定值的违规行为。日本认为,再次被的造假丑闻不仅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日本汽车企业的信心,甚至严重损害了长久以来人们对“日本制造”的信赖。

  铃木公司称,在燃效和尾气抽样检测中,车速超过范围、超速时间超过容许范围的结果本该是无效的,但检测人员将这些结果作为有效结果处理,共涉及6401辆汽车;雅马哈发动机公司在调查了335辆参与数据测定的摩托车后,发现其中7辆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将应剔除的数据作为有效测定数据的情况;马自达公司也承认,72辆汽车的质检环节存在类似问题。

  日本国土交通省拟要求制造商方面保存检查记录和采取防止记录被改写的措施。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发表评论称,对这一问题感到极其遗憾,将确保措施得到贯彻落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近年来,日本企业接二连三地曝出丑闻,出日本制造业很多深层次问题。由于日本在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大批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已到退休年龄,负责企业质量管理的人才出现短缺,可能成为影响日本制造业信誉的绊脚石。有日本分析称,日本知名企业质量问题频发,出日本企业内部存在巨大管理漏洞。

  日本知名车企近年来频频被曝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2016年被曝燃效数据。日产汽车和斯巴鲁公司2017年被曝使用无资质检验员进行车辆出厂检验。加上此次发现的问题,势必降低消费者对日本车企的信心。日本早稻田大学管理学教授长内厚认为,最近日本制造业出现的一系列丑闻是因为这些企业从整体上疏于品质管理。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将日本汽车业丑闻频发的原因归结为日本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存在局限性,文章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企业大面积造假背后的原因:首先,企业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对质量安全放松了;其次,未能很好解决熟练产业工人严重不足问题;第三,日本企业官僚化之困仍待破解。日本和分析人士从企业文化、业绩压力等企业管理微观层面,到日本生产力人口不足、企业雇佣机制变异等社会变化宏观层面,展开了全面的探讨。日本认为,以造假手段维持企业虚假繁荣,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看来,企业在质检中“作弊”在全世界都很常见,但日本的这些丑闻触及日本品牌保持畅销的根基,也影响了日本整个国家的声誉。日本品牌曾是品质的代名词,而这些丑闻只会加速日本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让主打“高性价比”的竞争对手中国受益。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日本制造商的很长,而且还会增加。日本制造商对内要面对萎缩的国内市场,对外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为了实现难以完成的生产指标,日企不得不降低标准,提高效率。

  当然,在日本国内有一些声音忙着给日本制造“辩解”。有日本工业专家指出,最近爆发的一连串丑闻,是问题正在和解决的积极信号。还有学者表示,日本的一些质量标准高得不符合实际,相信自己产品质量过硬的制造业工人可能认为,即使提供一些不是符合所有标准的产品也无所谓。

  但是,新爆出的丑闻再度引发日本网友如潮的。有人称,日企一出问题就鞠躬道歉,“工匠”已沦为“躬匠”。

  更多人则直接把矛头对准监管部门,认为日本国土交通省应该对日本车企“组团作弊”问题承担责任,“应该对其他车企也彻查到底”。还有人直接让国土交通大臣辞职“谢罪”。

  处于经营重组期的日本东芝公司发布消息称,又发现7起财务造假问题,税前利润总计虚报了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社长相川哲郎承认,该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油耗数据,以美化排放水平,丑闻共涉及62.5万辆汽车。

  2015年5月高田承认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并同意签订条款且支付2亿美元处罚金,并召回多家车企旗下约3200万辆车辆的气体发生器。2017年6月,高田公司申请破产。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制钢(神钢)承认产品出厂数据造假,类似手法已持续10年以上。旗下铝、铜、钢铁线种制品存在违规,波及下游企业500余家。

  日本汽车企业斯巴鲁承认公司执行违规的车检程序已有30余年,将召回涉及“无证质检”的25.5万辆汽车。

  日本最大纤维化学生产厂家东丽公司社长日觉昭广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其子公司存在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东丽公司经自查后发现,公司下属一生产轮胎增强材料的子公司自2008年4月至去年7月存在产品质检数据行为,将不符合强度标准的产品作为合格产品提供给客户。造假时间长达8年,涉及产品149件,企业13家。

  属牛的今年多大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